燃烧热能分会,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燃烧热能分会 org.chinaburner.com:中国燃烧器网 中国燃烧热能展 燃烧的问题燃友会

高端人才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智库 > 高端人才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布局高质量发展人才根基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理应产生一批改变人类命运和生产生活方式的伟大发现、原创技术、发明创造和颠覆性产品  推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实现差异...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理应产生一批改变人类命运和生产生活方式的伟大发现、原创技术、发明创造和颠覆性产品

  推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实现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安排、互补化发展,形成人才支点雁阵格局构建机制

  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国际一流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等,投入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发起设立国际大科学计划,大力吸引一批世界知名科技、行业组织集聚,建设一批产才融合孵化器、产业园

  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点将聚焦人才群体,即: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

  人才发展规律“一步一重天”,要进一步总结、遵循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一般规律、特殊规律、一般模式、特殊模式,并将其转化为有实效的政策供给

  未来一段时间,“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成为国家层面人才发展制度改革的主方向和突破点

  文 | 孙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总体构想和战略布局。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强调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管人才”首先是党全面领导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围绕推动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系统化升级、高质量发展,一系列重要文件陆续出台,大部分省市相继召开地方人才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布局具象化、政策化、工程化、项目化,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布局正在转化为推动人才事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和生动实践。

  当前,我国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力争通过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在培养、集聚和使用国际顶尖人才上有所作为;在提升人才高地平台载体国际化能级上有所作为;在建设高质量战略人才集群和发展赋能上有所作为;在破解一系列“卡脖子”技术人才培养问题上有所作为;在推动高校院所人事人

  对标“三个一流”

  面向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竞争,是顶尖人才集聚度的竞争、人才作用发挥条件的竞争、人才创新效能的竞争、人才制度体系的竞争和人才创新生态系统的竞争,是国家代表性人才群体价值创造能级的竞争,及其对全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作用、影响和价值贡献的竞争。

  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将顶层设计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不断优化细化具体建设路径和匹配举措。要对标“三个一流”:具备一流专业人才、一流平台场景和一流创新贡献。

  首先,世界重要人才中心需要具有一大批能够领导世界潮流的大家大师,其中包括世界顶尖科学家、企业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具有全球优秀人才配置能力和一流人才培养造就能力,在高水平、高活跃度的世界优秀人才数量和占比上均具有国际比较优势,在若干关键核心领域形成世界人才高原、人才尖峰。

  其次,世界重要人才中心需要具备世界能级的人才发展大平台、大场景、大舞台;为全球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提供处于世界前沿水平的人才发展机会、平台和环境,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一流实验室,提供世界级重大命题、课题和难题的问题解决场景及平台,形成国际一流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成为全球一流科技创新资源汇聚地,对全球优秀人才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力。

  再次,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理应产生一批改变人类命运和生产生活方式的伟大发现、原创技术、发明创造和颠覆性产品,是世界主要原创思想的策源地,是世界标志性、颠覆性科技成果的主要贡献地、全球创新创业主要增长极,对全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度显著且不可替代。

  为此,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强调了以下改革突破撬动点:推动顺应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创新规律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推动激发人才活力的高校院所人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推动定位国家级人才高地、人才平台等人才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推动代表国家人才竞争力的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取得新突破,推动助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开发取得新突破。

  “能量核”与“增长极”

  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布局的鲜明特征。

  2020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提出,近年来城市而不是国家,正逐步承担起强大的全球人才中心功能。与此相对应,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将在国家整体层面上布局若干个人才发展极点、支点,通过打造区域人才发展“能量核”和“增长极”,做强区域中心人才集聚发展地标,以点上爆发式效应带动辐射面上大发展。

  未来一段时间,在顶层设计和实践路径层面,需要推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实现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安排、互补化发展,形成人才支点雁阵格局构建机制,以实现国家战略全局最优解。

  另一方面,在地方层面,国家级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要瞄准为国家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作出独特性和差异性贡献开展深入探索,提出对策方案。可以在如下层面作出努力和尝试:

  一是在解决“0-1”引领性、原始性创新发展问题,提出关键技术问题解决方案,解决国家层面“卡脖子”难题方面作出地方贡献;

  二是在形成国际核心产业链条独占性网络核心节点,成为全球产业链条构建难以绕开、不可或缺关键一环方面成为国家示范;

  三是在提供变轨性创新、升维性创新技术、产品和模式,成为未来新兴产业、颠覆性产业创新爆发点,进而能够改变未来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方式方面引领风尚。

  在国家级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总体布局下,未来一段时间国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资源供给和改革配套。

  首先,结合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科学城、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区和区域人才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教育、科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和相关资源投入,大力建设以国际一流人才为中心的创新平台和发展平台。

  特别是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国际一流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等,投入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发起设立国际大科学计划,大力吸引一批世界知名科技、行业组织集聚,建设一批产才融合孵化器、产业园,努力培育一批一流科技型领军企业和创新机构。

  其次,积极开展人才政策创新和制度配套改革,围绕建立健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健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和保障政策,为获得境外执业资格的专业人才提供专业服务、机会和通道,不断提高全球人才资源配置能力。推动外籍高端人才出入境便捷化,完善外籍高端人才来华永久居留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建设宜居宜业人才落地社区。

  再次,建立健全全国层面上的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协调运作体系,明确相关责任主体、机构和部门,形成高效协同的人才战略支点建设推动机制。同时,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要注意统筹谋划,结合资源禀赋扎实推进,防止一哄而上。如果各地都是人才高地,那就没有高地。

  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梯队

  世界一流人才强国需要具备与之匹配的一流人才队伍,尤其是科技人才队伍。

  面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点将聚焦人才群体,即: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同时,进一步突出企业、机构等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使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社会各方加大对科技人才开发的重视和投入。

  未来一段时间,我们首先将大力培养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不断深化对战略科学家作用发挥的认识,建立健全战略科学家、首席科学家负责制,依托国家重大项目组织、重大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的作用,创造必要条件,进一步增强对战略科学家的特殊支持。

  其次,我们要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突破发展,造就培育一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优化领军人才发现、团队遴选机制,整合国家人才计划工程,重构高层次专家人才支持项目制度。

  对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等特殊政策,支持用人单位和相关机构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加强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人员薪酬分配激励力度,进一步落实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激励举措。

  同时,要把政策重心放到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上来,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青年拔尖人才。健全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优化实施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从高校院所、企业、机构等多渠道组织师资培养优秀青年人才。推动高水平博士后培养政策创新,大力实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吸引更多优秀海外人才来华从事博士后研究。

  再次,着力打造一支卓越工程师队伍。创新实施高水平工程师队伍开发举措,推动特色理工类大学建设,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将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环节前置,优化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深化工程类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深入实施知识更新工程,着力解决工程技术人员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大力培育一批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高水平工程科技人才。

  此外,加快培养大国工匠和高水平技能人才。以行业企业需求为重心,推动建立社会各方有效协同、互动协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贯通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发展通道,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薪酬激励和奖励表彰力度。

  推动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和强化要遵循基本客观规律。科技人才是分层分类的,不同层次类别会显现不同的人才发展规律。越是高层次人才群体,其分层越多越细,“一步一重天”,对领军人才适用的一般规律可能对世界顶尖科学家并不适用。因此,面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进一步总结、遵循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一般规律、特殊规律、一般模式、特殊模式,并将其转化为有实效的政策供给。

  “人才本位”激发活力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形成具有全球竞争优势人才制度体系的必由之路。当前,针对承担国家创新驱动任务的高校院所专家人才群体,如何建立“不能简单套用行政管理的办法对待科研工作,不能像管行政干部那样管科研人才”的配套制度体系,提出破除“官本位”的杠杆型举措、构建“科学家本位”的组织体系,进一步推动对科学家赋权、人才评价科学化和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的政策制度改革,建立落实科研创新军令状制度和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等,都是新时代人才工作创新突破的主题。

  未来一段时间,“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成为国家层面人才发展制度改革的主方向和突破点。“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人才工作主阵地,围绕当前高校院所人才制度改革呼声大、尚未落实、亟待突破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科研经费管理、人才评价、人才培养、院士、岗位及编制管理、人才分配、创新创业激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重点制度改革等,进一步提升人才创新创造动力和能级。

  其中重点工作,一是深化分层分类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进一步打破“四唯”倾向,深化“三评”改革,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和导向,推动建立健全适应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工程技术以及青年科技人才的评价体系,切实解决简单以人才“帽子”来决定科研资源分配的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任务,建立差异化的科研评价和人才评价模式。

  二是推动人才创新激励制度改革。以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基本导向,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利益分享和收益机制,培育技术经理人才队伍;提升科研经费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间接经费比例,按照科研规律优化支出项目,扩大科研经费改革试点。完善高校院所绩效工资体系,建立健全动态调整和优化机制,提升基础科研人才薪酬水平。进一步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三是深化人才使用机制改革。推动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完善科学家本位的科研组织体系,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建立健全责任制和目标导向的“军令状”制度,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改革科研项目管理,优化整合人才计划,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建立更加灵活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探索为奇才、怪才、偏才提供特殊培育通道。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放手让他们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

  同时,要努力改革高校科研和医疗教学事业单位官僚化管理体制,将“行政本位”转换为“科学家本位”“专家本位”“人才本位”,加快构建与现代科研院所、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事人才管理制度。加快推动政府简政放权,进一步推动高校院所在编制、岗位结构、授权履责改革方面尽快破题,建立更加开放、公平、清明的专业人才发展环境,让更多人才在干事创业和价值创造中脱颖而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