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元工程总承包中心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热力与燃气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中元能源与环境工程中心简介】
能源与环境工程中心始终把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摆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绿色发展,专注智慧能源,注重在能源清洁利用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在城市能源供应、光热利用、光伏发电、资源整合利用等方面提供项目全过程服务。拥有区域能源综合利用、工业锅炉烟气脱硝技术、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燃气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等多项核心技术特长,积极参加行业的技术研究、技术推广和标准、规范的编制,主编、参编能源相关标准规范及标准图集30余项,实施了近千项具有示范意义和广泛影响力的能源工程。
能源与环境工程中心现有员工148人,设有能源工程设计所、环境与节能工程设计所、能源工程事业一部、能源工程事业二部、区域能源研究中心五个部门。
能源技术专长
(1)区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
对资源、用能结构、用能需求进行综合分析,运用科学用能理念,实现区域用能的多样、高效、绿色,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区域供能的安全性、可靠性。
(2)燃气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技术
基于建筑模型的冷热电负荷分析,搭建不同需求的机组选型,提供不同负荷工况的运行控制策略。
(3)锅炉烟气脱硝技术
工业、燃煤、燃气锅炉烟气脱硝技术应用,适应变负荷运行工况需求,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数值模拟智慧管网技术
对大温差、大区域、长距离、多热源等复杂管网系统技术分析,提出针对性技术措施,实现热力管网经济、安全、可靠运行。
(5)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对于工业余热、烟气余热等多种低品位余热进行利用,多种余热回收技术应用。
(6)能源站一键启停技术
采用DCS集散式控制系统,融合生产运行的逻辑关系、逻辑判断,实现能源站一键启停自动运行,实现供需平衡,提高系统效率。
(7)供热供冷系统协同控制技术
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对源、网、站、用户监测大数据的研究,分析管网水力平衡、热损状态,完成热网质、量调节,实现智能化协调控制。
(8)精细化能源管理技术
科学计量各系统的水、电、热及燃料等耗量,分项分类进行能耗统计,建立管理台账,计算设备和系统效率,挖掘节能潜力,按部门、系统实现能源考核。
(9)蓄热蓄冷蓄电技术
采用多种蓄能方式,利用城市峰谷电价差,夜间蓄能、白天释能,实现电网移峰填谷,减少系统装机规模,节约系统运行费用,提高系统安全可靠性。
(10)BIM三维设计技术
多种三维设计软件,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形五大特点进行管线碰撞、结构优化、建筑体型优化、结合绿色建筑性能分析技术进行可持续性建筑设计。
(11)噪声污染与防治技术
收集区域噪声统计资料,对噪声区域进行模拟分析计算,提出以防代治、现状屏蔽、源头治理等不同的降噪解决方案。
(12)工业建筑人文设计
一方面体现在工业建筑尺度对比和细节展示,另一方面体现在内部设计舒适度及室内整体环境美感,实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建筑与生产融合,建筑与人的融合。
(13)综合管廊设计技术
以城市道路下部空间综合利用为核心,统筹规划城市市政公用管线布局,对纳入管线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实现节约地下空间,避免道路重复开挖,美化环境,降低各类市政管线的管理和维护成本。
(14)绿色建筑咨询与数值模拟分析技术
运用国际先进的模拟技术对建筑规划、机电设计进行设计效果、能耗与环境舒适度的耦合分析,提供从设计到运营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绿色节能服务,包含绿色建筑的设计咨询、动态负荷与耦合能耗计算、自然采光与眩光分析、室内外气流组织、温湿度场分析、场地生态设计、场地雨水管理等。
上一篇:燃烧热能分会专家委员:李凡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